1979年6月,中央軍委作出一項重大決定,即對各大單位的領導班子作出人員調整。

此時的鄧小平已經75歲,且身兼數職。隨著年紀越來越來,身兼數職的鄧小平明顯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於是,中央軍委決定不再由鄧小平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一職,並且開始為他物色合適人選來接替他的這一職務。

1979年鄧小平卸任總參謀長,該由誰來接任?鄧小平為此輾轉難眠

那麽,在鄧小平卸任後,到底該由誰來接替他總參謀長的這個位子呢?這一問題在當時也一度讓鄧小平為之憂思難眠。

當時,中央軍委先後給出楊勇和楊成武這兩位人選,但最終,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位卻落在了楊得誌的身上,這究竟是為何?楊勇和楊成武二人為何都沒能登上總參謀長之位?這中間究竟又發生了些什麽呢?

當時,中央軍委在做出領導班子調整的決定後,當即召開會議,討論決定這次領導班子調整事宜的負責人。

會議上,有很多人都提議由鄧小平來負責這次新總參謀長的選舉事宜,但卻被他果斷拒絕了,他認為,這次新總參謀長的選擇事關重大,他剛剛才從這個位子上卸任,如果由他負責,恐怕會無意之間在黨內形成黨派之風,從而造成誤解。

於是,中央充分聽取了鄧小平的意見,為了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中央軍委通過再三商討,決定由聶榮臻擔任此次新總參謀長選舉事宜的主要負責人,鄧小平從旁輔助。

1979年鄧小平卸任總參謀長,該由誰來接任?鄧小平為此輾轉難眠

但是,想要立刻找到一位合適人選談何容易?總參謀長一職關係到全軍的發展,定然是不能隨隨便便就確定人選的。

為了此事,鄧小平輾轉反側,整夜難眠,不僅多次與聶榮臻進行商討,還通過走訪征求眾人的意見,因為他希望能挑選出一位能力出眾,又能讓眾人心服口服的人選。

在經過多番商討後,聶榮臻首先提出了他認為合適的人選,就是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的楊勇。

1979年鄧小平卸任總參謀長,該由誰來接任?鄧小平為此輾轉難眠

說起來,楊勇也算是個老革命了。1913年10月出生於湖南瀏陽縣,17歲便參加了革命,進入到中國工農紅軍的隊伍,並且在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一名中共黨員。解放戰爭時期,立下卓越戰功,在魯西南戰役中創造了晉冀魯豫野戰軍單獨攻堅和全殲國民黨軍1個師又2個旅的先例。抗美援朝期間,擔任誌願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從朝鮮戰場回國以後,楊勇又以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身份主持過參謀部相關工作,盡職盡責,黨內很多的老同誌都對他讚譽有加。

因此,聶榮臻覺得楊勇作為總參謀長的人選十分合適,對此,鄧小平也表示同意。但是,眼看著楊勇接任總參謀長一事已經板上釘釘的時候,情況卻突然發生了變化。

平日裏,楊勇行事比較堅持原則,因此他的行事作風遭到了一些人的不滿,尤其在得知他將要繼任總參謀長的消息後,大量的匿名信寄到了中央軍委那裏,信中表達了對楊勇的不滿和批判,很顯然,楊勇接任總參謀長一事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如果繼續選擇他的話,接下來將會很難服眾。鑒於這種情況,中央軍委不得不重新考慮總參謀長的人選。

於是,聶榮臻又跟鄧小平提出一位候選人,就是前代總參謀長楊成武

1979年鄧小平卸任總參謀長,該由誰來接任?鄧小平為此輾轉難眠

在聶榮臻看來,論資曆,楊成武曾經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當中立下過卓越的功績,論工作經驗,楊成武曾經擔任過軍區的副總參謀長,因此對於參謀長的工作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而且1914年出生的楊成武當時也才65歲,年紀不算很大,所以能夠有足夠的精力擔負起總參謀長的工作。

但沒曾想,楊成武即將接任總參謀長的消息一出,再次遭到了很多革命老將的反對。麵對黨內這些反對的聲音,鄧小平和聶榮臻再次陷入到了兩難境地。既然已經有人反對,那麽這件事最終就必定難以服眾,但是如果楊成武也不可選的話,那到底還有誰更合適來擔任總參謀長的職務呢?

對於這件事,鄧小平本就十分上心,為了能夠選出一位真正合適的總參謀長人選,他和聶榮臻下了相當大的功夫,但是眼看著他們精心挑選出來的“合適人選”一次又一次地不了了之,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陷入了更深的憂思當中,甚至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

就在這個時候,鄧小平收到了一封葉劍英的來信,信是耿飆帶來的,葉劍英在信中闡釋了他對於總參謀長人選的意見。耿飆走後,鄧小平把自己關在書房裏,將這封信來來回回地看了好多遍,心中反反複複地琢磨著葉劍英在信中所給出的意見。

在進行多番考慮過後,鄧小平為了能夠將總參謀長的人選盡快確定下來,便不顧當時北京零下好幾度的嚴寒天氣,去到徐向前和聶榮臻家裏,想要和他們麵對麵地就此事進行商議,聽聽他們的意見。

但是當時的鄧小平已經75歲了,身子骨比較弱,外麵天氣又這麽冷,因此,家裏人都勸他不用專門跑這一趟,家裏有電話,用電話與兩位老帥進行商討就可以了,但是被鄧小平拒絕了。在他看來,這件事事關重大,電話裏一句兩句的根本說不清楚。最終,他還是不顧家人的勸說,去到了兩位老帥的家中。

見到徐向前和聶榮臻後,鄧小平向他們傳達了葉劍英在信中對於參謀長人選的意見和建議,三人就此事再次進行了商議。

期間,三人也是各持不同意見,但是,就在天色漸黑的時候,這幾人的意見終於達成了統一,最終,接替鄧小平擔任參謀長職務的合適人選最終被敲定下來,大家一致決定,由楊得誌接替鄧小平成為新一任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

1979年鄧小平卸任總參謀長,該由誰來接任?鄧小平為此輾轉難眠

那麽,楊得誌為何會最終成為幾位領導眼中下一任總參謀長的最佳人選呢?他究竟有何過人之處?

楊得誌於1911年1月出生在一個湖南省醴陵縣的一個鐵匠家庭,早些年當過煤礦工人,17歲的時候,跟隨工農革命軍第7師參加了湖南起義,並且在起義結束後,跟著部隊上了井岡山,同年10月入黨。

1979年鄧小平卸任總參謀長,該由誰來接任?鄧小平為此輾轉難眠

紅軍時期,參加過文家市、吉安戰鬥和中央蘇區反“圍剿”作戰。1932年,率部堅守陣地三天三夜,打退了國民黨軍隊3個師的輪番進攻,為此被總部授予三等紅星獎章。

抗日戰爭時期,楊得誌創建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帶領部隊在冀魯豫地區進行遊擊戰爭,不斷地壯大根據地的抗日武裝力量,建立起了抗日民主政權。

解放戰爭時期,楊得誌率部參加了多次重大戰役,立下了赫赫戰功,其中在平津戰役當中,楊得誌帶領部隊圍困、攻克新保安,將當時的守敵國民黨軍隊——華北“剿匪”總司令傅作義的“王牌”第35軍另2個師全數殲滅。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楊得誌又參加了抗美援朝的第五次戰役,並且以誌願軍副司令員、司令員的身份參與指揮了那場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

細數楊得誌的革命生涯,不僅多次擔任作戰部隊的領導,而且還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因此,幾位老帥一致認為,楊得誌完全算得上是解放軍當中出了名的將領,而且他一路從基層走來,從最初名不見經傳的小兵到最後的總司令,他的所有榮耀都是他靠著一槍一炮在戰場上換回來的,因此,他不僅有著相當豐富的戰鬥經驗,個人能力也也十分突出,在軍隊當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除了資曆、經驗之外,楊得誌的領導風格也深得民心。一直以來,楊得誌在軍中的領導都十分注重民主,所以,無論是部隊當中的下屬還是轄區的人民群眾,都對他表示深深的敬重和愛戴,這樣看來,楊得誌具有十分堅實的群眾基礎。

此外,還有一點十分重要。那兩位候選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反對的聲音,但是相較於他們,楊得誌在黨內的口碑極好,基本上都是讚揚和肯定,這一點對一位領導者來說十分重要,因為這樣的領導才能真正地得到屬下和人民群眾的擁護。因此,鄧小平與幾位老帥最終才會一致認為楊得誌就是接替總參謀長的最佳人選。

總參謀長的人選敲定了,鄧小平心裏那塊懸了很久的石頭才算是落了地。事後,鄧小平將楊得誌邀到了自己家中,與楊得誌進行了一次談話。

談話中,鄧小平並沒有向他提起任何關於接替總參謀長的話題,隻是向他講述了自己投身於國家事業以來的一路心得,並且語重心長地對他以後再工作當中要注意到的問題進行了一些囑托。

1979年鄧小平卸任總參謀長,該由誰來接任?鄧小平為此輾轉難眠

聽完鄧小平的談話,楊得誌十分感動。在他看來,坐在他麵前的並不像一位身居高位的國家領導人,更像是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在向他講述自己故事。

從這次談話中,楊得誌深刻地感受到了鄧小平對國家事業的鞠躬盡瘁與兢兢業業。對著眼前的這位老者,他敬佩不已,同時他也在不斷地告誡自己,以後一定要謹遵鄧小平的教誨,不負他的囑托,在以後的工作當中盡心竭力。

1980年1月,關於軍區內部領導班子的調整通知正式以書麵文件下發,楊得誌昆明軍區司令員,正式升任為解放軍總參謀長兼國防部副部長、中央軍委常委。

或許在旁人看來,當時楊得誌接替鄧小平成為總參謀長不過是中央的一次人事變動,但是誰也不知道,這一紙任命的背後,是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在無數個夜晚輾轉反側,在北京寒冬數次奔走,和幾位老帥運籌帷幄,經過反複考慮和思量後才做出的決定。這項決定的背後,包含了太多的不容易,也包含了鄧小平等中央領導人的周密與謹慎。

中國曆史上的傑出將帥或許有千千萬,但是想要選擇一名合適的領導者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容易,不僅要考慮資曆、功績、能力,更重要的是,還要考慮其在人民群眾當中的口碑和聲望。

為此,鄧小平和其他國家領導人廢寢忘食,殫精竭慮,他們的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為自己挑選到一名真正合適的接班人,為國家挑選到一名真正能擔得起大任的棟梁之材,為人民群眾挑選到一名真正能帶領他們走向光明未來的領導人

這是鄧小平等老一輩革命家的信仰與決心,他們真正地將國家的建設與發展當做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並且為了心中和那份信仰和熱愛奮鬥了一生。也正是因為這些先輩用自己血淚和汗水打下了基礎,才有了後來中國的迅猛發展和飛黃騰達,這些為中國事業作出卓越貢獻的老一輩革命者們,我們應當永遠致以最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