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千架飛機發起“絞殺戰”,洪學智巧施奇謀讓143萬人穿上棉衣 |
文章来源:夏奇拉 发布时间:2025-07-04 16:22:03 |
聶榮臻說:“嚴格地說,我們是從抗美援朝戰爭中才充分認識到後勤工作在現代戰爭中的重要性的。”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誌願軍的後勤保障工作一直都由東北軍區後勤部承擔,但隨著戰爭發展誌願軍大量部隊先後入朝,到1951年4月中旬,入朝部隊已達48個步兵師、7個炮兵師、4個高炮師、4個坦克團,再加上其他機關部隊,總兵力已達95萬人。 隨著人數增加,特別是技術兵種增加,彈藥的消耗大幅度增加。顯然這樣近百萬的後勤供應,隻靠“東北軍區後勤部”來代管,已力不從心。周恩來總理也開始擔心起來,他決定著手建立專屬於誌願軍的後勤司令部。 ![]() 洪學智被召回國中國軍隊開始運糧補彈,打算發起五次戰役第二階段的戰鬥。前線忙得不可開交時,負責百萬大軍後勤供應的洪學智卻跑回國內去了… “洪學智同誌,你好,一路辛苦了。” 周恩來早早就站在辦公室門口等待著洪學智了,他握住滿身泥汙的洪學智的手。洪學智望著總理消瘦的身體,吃了一驚。幾十年後,洪學智在自己回憶錄中專門記下了他對周恩來此時的記憶:“周副主席工作很忙,他顯得很憔悴”。 周恩來緊急與洪學智談話,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從一線的指揮員那裏了解誌願軍後勤真實的難題;另外一個是不會向洪學智透露的秘密,他要考察洪學智,觀察這個瘦高的將軍是否符合誌願軍後勤司令的職務,這事隻有周恩來和彭德懷知道。 洪學智一五一十地向周總理匯報了誌願軍後勤的困難,以及一線戰士的困難處境。 周恩來:“外國軍事家說,後勤是現代化戰爭的瓶頸,誌願軍的後勤必須加強,軍委要給誌願軍後勤增派防空部門、通信部隊……你還有什麽問題要匯報?” 洪學智立刻說道:“彭總讓我向你匯報關於成立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的問題。從朝鮮戰爭中彭總和我們都逐漸認識到了現代化戰爭中後勤的作用……” 周恩來頻頻點頭,這個誌願軍後勤司令的人選已經審核通過… ![]() 彭德懷:你不幹!我幹!1951年5月14日晚,彭德懷主持召開誌願軍會議,研究誌願軍後勤司令部的機構設置、幹部配備等問題。會議一開始,彭德懷宣布了中央軍委的決定。 彭德懷和幾個副司令共同商議後勤司令部司令人選。洪學智預感不妙,縮在一邊不作聲。他實在不願兼這個司令,他舍不得離開長期從事的軍事工作轉行搞後勤,還有一個原因直到晚年他才說出來:“朝鮮戰爭的後勤工作太難搞,我擔心搞不好,搞砸了,沒辦法交代!” 洪學智的預感是正確的,大家你一口我一口,都推薦洪學智去搞後勤工作!可洪學智就是不同意,幾個領導好說歹說,洪學智就是不鬆口… 彭德懷的脾氣上來了,拍著桌子大聲問,“你不幹?行啊!你不用幹了!” “那誰幹呢?” 彭總:“我幹!你去指揮部隊吧!” 洪學智見彭總如此,說:“老總,你講這個話可是將我的軍哪!” “是我將你的軍,還是你將我的軍,啊?” 洪學智看實在推不掉了,於是就退了一步,說:“這個後勤司令我可以兼,但是得有個條件允許我這個條件,就行。” 彭總見洪同意了,語氣也緩和了,問:“什麽條件呀?” “條件很簡單,第一個是幹不好就早點撤我的職,換比我能幹的同誌;第二個,我是個軍事幹部,願意做軍事工作。抗美援朝完了,回國以後,不要再讓我搞後勤了,還讓我搞軍事。” 彭德懷一聽,大笑:“我當是什麽呢,就這條件啊?行!讚同!” 不過,彭總雖然同意了洪學智的條件,但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洪學智依舊與解放軍的後勤工作緊密相連… 5月19日,誌願軍發生了裏程碑式的事情,中央軍委發出《加強誌願軍後方勤務工作的決定》。 《決定》命令著即成立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負責管理朝鮮境內之一切後勤組織與設施(包括鐵路軍事運輸在內);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直接受誌司首長領導…… 誌願軍後勤司令部的成立,標誌著誌願軍的後勤現代化,擴大了後勤工作的職權和範圍,標誌著後勤由單一兵種向諸軍種合成的重大轉變,是誌願軍後勤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指導性文件! ![]() 美軍發動“絞殺戰”1951年7月下旬,朝鮮爆發40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災害,並且一直持續到8月底。朝鮮北方鐵路、橋梁被衝毀94座次,線路被衝毀116處,鐵路中斷運輸時間最短的為13天,中斷時間最長的為45天。 這讓本就捉襟見肘的誌願軍後勤補給造成了更大的損失,而此時,又是誌願軍在戰略上要反擊敵人的時期,前方部隊糧食告急,二線部隊和機關已靠稀飯和野菜充饑。 剛擔任誌願軍後勤司令的洪學智,頓時壓力倍增,40年後,他回憶說:“戰爭正在激烈地進行。又碰上特大洪水,真是雪上加霜,難上加難。我是誌司領導兼誌後司令員真是吃不下睡不著。心裏像火燒一樣,但是越困難,越要冷靜處理。” 1951年7月10日開始朝鮮停戰談判,為了達到談判桌上的目的,美軍發動了對誌願軍的空中攻勢,他們意圖趁朝鮮洪災之際給誌願軍後勤補給線給予打擊,於8月18日起,發動了名為“絞殺戰”的空中封鎖。9月至12月,敵人在對朝鮮北部鐵路的轟炸時,投擲炸彈量達到了3.8萬枚。 美國人將投入到朝鮮戰場的全部飛機中的80%用於實施“絞殺戰”,在第四次戰役時,美軍飛機的數量為1700餘架,等到第五次戰役後期,美軍飛機數量已經到了2000餘架…美國人仗著自己強大的空軍力量,平均每天發動近300架次飛機進行轟炸! 彭德懷一見累得臉色青黃的洪學智就說: “洪大個子,敵人要把戰爭轉到我們後方了。這是一場破壞與反破壞、絞殺與反絞殺的殘酷鬥爭。前方是我的,後方是你的。你一定要千方百計打贏這場戰役。情況隨時向我報告!” ![]() 反絞殺防空哨! 美軍的轟炸主要集中在鐵路、公路上,洪學智就集中在鐵路、公路的主要幹線上設置對空監視哨,也就是防空哨。這就讓行駛在公路上的汽車、鐵道上的火車有了“眼睛”,敵機來時就可以就可以提前預警,減少損失。 通過監視美軍飛機的活動,誌願軍的哨位一旦發現敵機,就鳴槍報警,汽車就關掉燈再行駛或者躲避在路兩旁。等敵機飛走,再繼續行駛。此外,防空哨還擔任維護交通秩序的職責,他們協同警衛部隊搜剿敵特,還負責排除美軍投下的定時炸彈、釘子等破壞工具。 特等功臣郭金升一人竟拆掉了美國飛機投下的六百零三枚定時炸彈,光炸藥就掏出了二十七噸! 防空哨每隔1—3公裏設置1組。1951年下半年擔任防空哨的兵力達到12600餘人,設哨裏程達到2500公裏,共設置1308 組。 ![]() 頂牛過江、倒三江、合並運轉 這三個詞兒非常拗口,但卻是洪學智想出的對付美軍“絞殺戰”的非常實用的招數。 在轟炸和洪水的雙重破壞下,朝鮮境內許多鐵路橋梁、線路被毀,運輸十分困難,洪學智在研究之後決定采用“倒三江”的辦法,也就是通過倒運、漕運、接運的辦法,把不通的橋與能通的路有機地聯係起來,保證運輸。 1951年9月,洪學智用這樣的方法把955車皮的冬裝運到了朝鮮,再由二線的部隊組織力量接運,然後通過人背、馬馱的方式運到各個部隊。這種方式,不但運送快,而且損失小。據統計,這批棉衣的損失隻占全部冬裝143萬套的0.52%,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身著嶄新棉軍裝的誌願軍戰士出現在談判地點板門店時,敵方的停戰談判代表都驚呆了。他們說:“沒想到轟炸得這麽厲害,你們還能穿上棉衣,比我們還早。” 由於敵人對鐵路線不停的轟炸,誌願軍的鐵道兵與敵機的狀態幾乎是,白天敵機炸毀,晚上誌願軍修複。有時,由於新修複的鐵路無法運輸很重的貨物,鐵道兵就想出一個好方法,就是用兩個火車頭,分別守在兩邊,一個火車頭負責在後麵頂貨物過鐵道,一個火車頭在貨物過來時負責拉貨物…這就叫“頂牛過江”! 同時,為了提高運輸效率,誌願軍打破了常規,他們讓一個區間內行駛兩個以上的列車,保持一定距離連續運行,這叫“合並運轉”。 洪學智後來回憶說:“就說群眾的智慧吧。敵人有多少花招,我們就能想出多少辦法對付他們。比如…我們有一個排長,琢磨著學會了卸定時炸彈。敵人炸橋梁我們就修水下橋,橋麵在水麵下敵機發現不了……我們對付他們的辦法很多。” ![]() 空軍、高炮部隊參戰! 誌願軍後勤部原有3個高炮團、10個高炮營,8月間經洪學智強烈要求,誌司又劃撥1個高炮團、15個高炮營歸誌後指揮,初步增強了打擊敵機的力量。但僅僅這些高炮部隊,難以阻擊敵人的轟炸。 9月,洪學智又向彭總要求增調高炮力量,僅僅三個月,在敵人集中轟炸的地區,高炮部隊已達3個高炮師、4個高炮團、23個高炮營、1個高機團和1個探照燈團,防空火力呈倍數增長,洪學智采取“集中兵力,重點保衛”原則,狠狠地打擊了敵機的瘋狂氣焰。 與此同時,彭德懷接到了一個盼望已久的好消息! 9月25日,誌願軍空軍第四師首次與一百餘架敵機組成的大機群展開了空中戰役!美國人的飛機不敢肆無忌憚的轟炸了,他們開始費心隊伍誌願軍的高炮部隊和誌願軍空軍! ![]() 絞殺戰落幕… 從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敵人集中近2000架的飛機,實施了9個月的“絞殺戰”,使用了各種手段破壞誌願軍的後方運輸。結果是,誌願軍的運輸線不但沒有中斷,甚至在1952年5月還超額完成運輸任務…誌願軍後勤部在洪學智的領導下,成功建立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美國人的轟炸不僅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而且還遭受了很大的損失,1952年上半年,敵人損失飛機1743架,其中被擊落的575架… 6月,敵人放棄了“絞殺戰”。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裏特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雖然聯軍的空軍和海軍盡了一切力量,企圖阻斷敵人的供應,然而他們仍然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把物資運到前線,創造了驚人的奇跡。” ![]() 寫在最後雖然洪學智將軍在與彭總的對話中,表現出“不想幹後勤”的想法,但是在他擔任誌願軍後勤司令後,誌願軍的後勤補給工作有了質的飛躍,周恩來總理和彭德懷元帥真是善於用人。 誌願軍後方勤務司令部成立後,洪學智非常重視機構的建設,在他的領導下,誌司後勤部建設了車管部、郵料部等功能齊全的部門。此外,他結合抗美援朝實際,培養出了一大批後勤幹部,僅誌願軍後勤部開辦各類培訓班225期,培訓幹部7585名。這不僅增強了誌願軍的後勤力量,而且還為新中國後勤組織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除了後勤補給工作,洪學智還組織領導了誌願軍傷病員的轉運救治、組織建設了後勤通信保障體係等工作。 洪學智領導誌願軍後勤工作後,不僅解決了在美軍“絞殺戰”的封鎖下,作戰物資運輸補給的問題,同時,徹底扭轉了後勤工作一直被動的局麵,有力保證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而且實現了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曆史性的重大轉變。 ![]() |
相关资料 |